【鐵殼大大的電力電子教室】交錯式升壓型功率因數修正器簡介

前言:
隨著資訊與科技的快速成長,人們對於電力的需求也愈來愈高,相對地使得人們開始重視電力供需的品質。電力系統供電時隨著負載側阻抗特性之不同,可能導致輸入側之電流產生相位移或畸變,因此必須加入功率因數修正器(Power Factor Corrector,PFC),使得電源輸入電流維持正弦波形並與電源電壓同相位,進而提高有效功率的利用、降低輸入突波電流與抑制輸入電流諧波成份。

在交流/直流轉換器中功率因數(Power Factor,PF)是一項最主要的考量,因為功率因數與電源性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良好的功率因數具有可充份利用電源的設備容量、降低峰值電流、抑制諧波成份及延長直流側濾波電容壽命等優點。

早期功率因數修正電路是以加入電感、電容或兩者混合,稱為被動式功率因數修正電路。然而為了抑制低頻諧波量,電感、電容等被動元件的體積和重量讓產品難以小型化,而且造成系統整體效率嚴重下降,無法符合現今對於輕、薄、短、小、高效率及高功率因數等要求。因此,利用高頻電力轉換器實現主動式功率因數修正電路已是必然之趨勢。

脈波寬度調變(PWM)升壓型轉換器現已廣泛地應用在AC/DC功率因數修正器架構,其中連續電流模式為最普遍的控制技術。但此類轉換器有以下幾種限制,使得其功率密度無法大幅提升: 一、功率開關之切換損失、功率二極體逆向恢復時間的問題,使得其切換頻率不能高於100 k Hz,導致儲能電感的體積較大。二、升壓二極體電流為不連續,亦即輸出電容的電流為不連續,為了降低輸出電壓漣波,必須使用較大的電容。當功率因數修正器的輸出功率越大,上述的問題越嚴重。為了嘗試解決上述的問題與提高電路效率,採用交錯式(Interleaved)技術,功率級電路架構由兩組升壓型轉換器所組成,將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。

交錯式升壓型功率因數修正器電路方塊圖:
雙相並聯交錯式升壓型功率因數修正器其主要包括兩組功率級電路、主動功率因數修正器控制IC與輸入/輸出電路等三部分,電路方塊圖如下。


交錯式升壓型功率因數修正器理論分析:

不同於單相升壓式轉換器之開關並聯操作方式,多相轉換器的並聯操作,是由各相轉換器平均提供負載電流。多相轉換器之並聯操作特性,乃是使每一相轉換器的開關元件以同一切換頻率、依一定之相位差在不同的時間導通與截止,使得每一相轉換器在不同時間對負載提供負載電流。如此所需之輸出電Io可由每一相轉換器之功率級電路平均供給,而每一相轉換器之輸出平均電流為Io ∕ M,其中M即為相數。

在分析多相式升壓型轉換器之前,首先提出下列假設:

A:輸出功率Pout由各相轉換器之功率級電路平均供給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3-1)

其中M為相數、Pinterleaved為一相之功率。

B:每一相轉換器之功率元件皆相同。

C:每一相轉換器之責任週期、切換頻率皆相同。

D:每一相功率開關驅動訊號的相位差為360º/M。



在雙相交錯式升壓型轉換器由於開關驅動訊號的相位差為180º,下圖所示為雙相交錯式升壓型轉換器電路架構:


雙相交錯式升壓型轉換器之動作時序:(a) D< 0.5

雙相交錯式升壓型轉換器之動作時序:(b) D> 0.5

單相式與多相式升壓型轉換器之比較結果:


結論:

雖然交錯式功率因數修正器控制訊號較為複雜,且功率元件數為單相功率因數修正器的兩倍,但其功率元件規格皆可減半,使得成本差異不大,卻可使熱均勻分布,而因於功率元件電流減半,功率元件所消耗之功率為原單級功率元件之消耗功率一半,輸出之功率二極體由於電路操作於邊界模式,具有零電流切換,可避免輸出功率二極體出現逆向恢復(Reverse Recovery)的問題。交錯式架構可改善開關元件在單級升壓型轉換器高耐壓/高耐流、儲能電感體積、輸出電容過大等問題,並可大為降低輸出/輸入電流之漣波。

看更多【鐵殼大大的電力電子教室】系列博文。>>> 由此進 >>>


 

★博文內容均由個人提供,與平台無關,如有違法或侵權,請與網站管理員聯繫。

★博文作者未開放評論功能

參考來源